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浅议城镇化中的几个旧城问题

旧城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了新城才会有旧城一说。没有新城,旧城便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旧城问题尤其显得重要,不论你是否真的重视它。旧城是城市之根,是城市发展的起点,通常也是城市的核心区。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常常与城镇化进程发生冲突,甚至被人们当成城市的包袱。 作者:单红松

旧城是一个复杂的存在

  不论你是否喜欢旧城,是否对城市历史有兴趣,旧城都是避不开、躲不掉、说不清、理还乱的东西。当代媒体对旧城总是给予许多关注,诸如“大规模棚户区改造顺利”、“危旧房倒塌导致伤亡”、“文物在施工中被开发商强行拆除破坏”之类的新闻,总是能赚取社会大众的眼球。关于旧城改造怎么改,是保还是改,总是众说纷纭。媒体和文化界是比较热衷于议论旧城改造的。大多数文化界人士对旧城有感情。比如作家冯骥才在各种场合力主保护旧城。首都经贸大学历史系一名教授说:“我从小在北京出生、长大,可是近几年在家门口却迷了好几回路了!变化太大了!而且改造后的街道建筑差别不大。”而作家王朔从小在北京旧城大院里长大,却对旧城满腹牢骚,力主全部拆掉。说:“你们不知道大冬天半夜提着裤子上街找厕所的滋味,凡是体验过的就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方面是对生活现代化和便利性的追求,一方面是对旧事物的留恋,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纠结在一起,形成了全社会复杂的舆论场。

  旧城原本就是完整的城市,城市所应具有的一切要素它都有,而且因为历史的积淀,所包含的内涵和信息更多。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系统,那么旧城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并且是对城市发展起着极大支持、牵制和影响的母体。通常,一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商业都在旧城,最有特色、最能代表城市个性的城区也是旧城。2008年奥运会,外国人并不在奥运场馆附近停留很久,大多是直奔旧城的故宫、后海胡同区、大栅栏等地方。在世界眼中,北京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旧城,而不是因为新建的现代化建筑。

旧城具有很高的价值

  按照道家的说法,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最倒霉,很容易被利用,然后被毁坏。比如长得高且直的树木会被砍伐掉盖房子,身体强健的人会被抓去当炮灰。旧城倒霉就倒霉在其较高的价值上。首先是其黄金区位带来的土地价值。开发商是最先盯上旧城土地的人。由于旧城都处于城市核心区,区位天然最为优越。在90年代以前,上海还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说法,旧城的魅力可见一斑。破烂不堪,已经塞满了居民的旧城当然没有用。开发商看到的是改造后能盖更高的楼,能装更多的人,能卖更多的房子。于是,在推土机轰鸣声中,旧城应声灰飞烟灭。旧城的价值很高并不是它本身的错,错就错在我们在城镇建设中只看到了一些小的、眼前的价值,却毁灭了更为重要的价值,不啻是买椟还珠。

旧城宜内生式发展

  为什么说旧城最宜选择内生式发展道路?以北京马连道为例。该地区处于南城、北京旧城“凸”字型的底部,这里是明清北京城的外城。众所周知,北京城始建于元朝,发展成熟于明清,早在明朝就已经完成城镇化并高度成熟。马连道地区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这个地区早已是成熟的城区,只有进行改造的可能,不存在进行当前扩张型城镇化方式中的一级开发的可能。扩张型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的主流,各地城镇化发展都在你追我赶,比的不外乎是建设速度和城镇化速度,把多少农田、荒地变成了城镇建成区,因此,规划、征地、“招、拍、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的标准程序。但这显然不适用于旧城,因为旧城已经没有可“开发”的土地。但是在2010年前后,北京市西城区一些文件上在总结马连道地区发展问题时还会提到该地区发展最重要的障碍是“可开发土地枯竭”。说明扩张型城镇化多么深入人心!事实上,已经完成城镇化的地区,就应当转向内生式发展,一心一意提升城区品味,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城区经济,繁荣城区文化,在不增加土地,甚至不新建建筑的前提下,实现更多的功能、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品质。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